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伍薰創作誌036:大使的鄉愁


在我小時候,台南市的大學路還沒鋪上紅磚、成大舊體育館也還沒拆除的那段時光裡,麥當勞附近那個曾經是小豆苗、現在則是NET還是G2000的位置上,開著一間稱為「大使」的西餐廳,以大片落地窗,面對著熙攘人朝。

偶有幾次,在周五的夜晚,我們一家到那裡用餐,80年代後期,我們踩著地毯(還是木板,我的印象模糊了,請求同鄉幫忙)入座,廳堂裡滿是人客。服務生一面拉高茶壺的高度,一面在我們杯裡添上檸檬水,翻開菜單,一客牛排的價格約在新台幣120元上下,最高價的餐點也頂多兩百出頭,以當時的榮景,我也不知算是平價或中價位。


 

涼暢的冷氣空間裡,服務生端著鐵盤,帶著滋滋的聲響在桌間川流不息,眾人談笑間作為背景迴盪在耳際的,是李察克萊德蒙那幾首膾炙人口的鋼琴曲:《水邊的阿麗蒂娜》、《夢中的婚禮》、《Lady di》、《Love Story》、《Murmurs》、《Strangers in the night》、《SOUVENIRS D'ENFANCE》,那樣的情境,開啟了我對日式排餐最初的認知。

大使西餐廳,曾經是我對西餐廳的唯一認知,望著周邊桌子約會的(成大的?)哥哥姐姐們,當時我想著:等長大了要帶女朋友來這裡約會。只不過,回憶中的美好往往未必能等到我們長大 ── 就在我國中畢業那年(好像是1994),不知怎麼地大家都知道了大使西餐廳要轉到附近的勝利路上,改以新的型態經營。後來我們聯考後的謝師宴剛好在那裡辦,沒記錯的話,似乎變成了中式合菜,這幾年則是高水準的海鮮餐廳。

然後,我印象中的大使,就變成了小豆苗,現在則成為了衣飾店……更能喚起記憶的,大概是同樣位在大學路上的肯德基,8090年代在台南度過青春期的人,大概很難忘記紅藍二色的「89」兩字,以及裡面的流行歌點播機。

更別提,80年代後期、90年代前期的小東路、靠近東豐路上,有間自有品牌早餐店的名字就叫做「麥噹噹」。(對,不是鄉民口裡的麥當當,而是真的叫這個名字。)

鄉愁是一個很難描述的概念,讓人感悟最深的,就是從那裡觀光回來的人,偶爾會用一種近乎疑惑的語氣問:「你不知道〇〇店?你不是台南人嗎?」

作為一個離鄉在台北掙扎的遊子,記憶中的台南,似乎已經滿滿褪去了顏色,當它發展為觀光都市,安平與國華街在周末總是充滿遊客,有多少我們生活裡的曾經,能像江水號、沙卡里巴,或者家齊女中附近的「夏一跳」一樣屹立不搖,在更替中撐過第三個世代?

人說近鄉情怯,或許就是這種感覺,這就是屬於我的台南故事。

#台南 #成大 #大使西餐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