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伍薰創作誌032:《海穹英雌傳》後記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那個寒風凜凜的深夜,我懷抱著憧憬與滿腔沸騰的熱情,在台大的研究生宿舍裡緩緩敲起了鍵盤。當時腦海裡所映的,是剛剛從漁業科學特論這門課裡頭所獲得的靈感,海洋性游牧民族的概念在我腦海裡全然成形,最後並落實成為《海穹英雌傳》這個系列故事的主體。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深夜,我在週休二日的返鄉渡假中,在那間陪伴自己度過大學之前所有歲月的書房裡,徹夜未眠地完成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個章節。外頭天氣微涼,我心卻激昂依舊。

《海穹英雌傳》全書雖然並非筆者最早完成的長篇作品,但卻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長篇著作。這部作品的書寫橫跨六年歲月,同時也包含了《飄翎故事》、《黑白戰爭》等兩本獨立短篇集的發表,以及《生命之環》這部科幻長篇的同時連載,而在這些作品創作歷程中,筆者所得到的啟發與收穫,也得以即時回饋到海穹系列的創作上,成為持續孕育蒼生海眾生的養分與能量。而今,在完稿後回顧,期間的甘苦,更是點滴在心頭,卻也更堅定筆者持續創作的決心。

在撰寫《海穹英雌傳》的過程中,筆者試圖以文字表述純海生民族的觀點,然而許多相關海生動、植物的「名詞」,卻令筆者在書著過程中頗感為難,在此提出與讀者們分享 —— 許多海洋生物的名詞,諸如「海馬」、「海豹」、「海豚」、「海百合」、「海藻」,其組成多半是以「海」字冠在既有的陸地名詞之前;例如海馬一詞的組成即為「海」(海洋的)冠在「馬」(陸地生物)之前,或者諸如「虎鯨」 (像陸地動物老虎的鯨魚)這類人盡皆知的尋常詞彙,但這類名詞本身的組成卻存在著完完全全的「陸地觀點」。

而海洋游獵民既然終生存活於汪洋,而對於陸域生物的接觸較少,對於眾多海洋生物的命名方式,也應該有著全然海生的看法,舉例而言,「海馬」這種生物在游獵民的意識中,比較可能名為「別爾簪替」(豎著身體的)、或者是「亞別烈」(雄性抱卵),而絕對不會以一種她們不曾見過/少見的陸地生物為藍本來形容;反之,陸地上的蛇,在游獵民眼裡或許應該稱做「陸鰻」。

然而,倘使故事裡按照游獵民的既有文化觀點,將所有的「海馬」都被稱做「別爾簪替」、所有的「海藻」都稱做「史吉剌兒」,那麼讀者們想必將迷失在音譯專有名詞的茫茫大海之中,難以進入情境,更遑論探究海洋游獵民的遷徙生活。因此,儘管強調海洋觀點,為便於陸生的讀者們閱讀與理解,筆者仍然以「海豹」、「海馬」等充滿陸生觀點的辭彙來描述這些生物。但儘管作品完結了,迄今筆者仍試圖在便於閱讀與反應文化觀點兩者之間求取平衡,也希望今後的作品能夠在這個層次上求出兩全其美的答案。

《海穹英雌傳》的創作始於筆者面臨重大抉擇的時刻,其歷程則是筆者創作時期內心感觸的投射,博爾兀對於宿命的觀感、天狼星與極北星的抉擇……等等命題,都記錄著那個當下,筆者對於周身事務真切的感受與困惑。許多現實生活未能付諸的理想、未能抒發的理念、甚至未能明析的難題,都藉著博爾兀的旅途,而嚐試解答。

回顧這六年來歷歷在目的冷暖點滴,當我在鍵盤上敲下了「博爾兀真正的旅程,才正要開始……。」這句話的當下,除了滿盈內心的莫名悸動以外,當下五味雜陳的感觸,甚是難以言喻。而在那個當下紛飛的思緒裡,也包含著一絲「終於完成了!」的感嘆。¬

感覺上,「終於完成了」似乎宣示著可以稍有喘息,不過很可惜,筆者的狀況似乎並不完全是這麼回事 ——

打趣地說,創作者的宿命,或許就是成日扛著名為「創作」的大石頭,咬緊牙根地朝向標示著「完稿」的山坡頂端邁進。當他抵達上坡路的終點,而得以將肩上的重擔卸下之時,他卻會情不自禁地回到下坡,搬起另一顆大石頭;有更甚者,當他肩膀上扛著一顆大石頭的時候,腦袋裡早就已經在物色接下來要搬哪些石頭了!

一段旅途的結束,只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而今,博爾兀與她的夥伴們離開汪洋,接過碧刃三叉戟的欒緹哥那則正要開始她的稱汗霸業。若抬頭仰望,蒼狼星已然西沉,極北星還待在夜空;但是心中的烈火青春,仍始終不斷燃燒著極光巨殿巨龍眼瞳裡的光芒,卻依舊閃亮……。

感謝各位讀友們長期以來的支持,更特別感謝長期以來共同刻劃海穹世界的鏡漟,以及協助套書設計的柏斯,因為兩位,而使得海洋游獵民能游出我的幻想,徜徉於諸位思緒裡。也自我期許,期望以更好看、更具創意的作品與大家分享,讓來自台灣的創意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

堅持獨特創意,這是我想繼續走下去的路。
伍薰 二○○八年一月二日 台北縣永和市 (初成)
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 台北市 (新修)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伍薰創作誌031:《螈民故事集》SOSreader連載

這幾年大家對我的認知,可能是透過《3.5:強迫升級》、《臨界戰士COLONIA》等科幻作品,以及大力推廣類型文學在地化的行動,但我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所熱愛的領域:生物學。

感謝SOSreader邀請,關於這次的連載內容,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海穹文化有多到滿出來的蜥蜴人、很多機器人、也養了一些恐龍,而其實,我們也有兩棲類! 所以這次換兩棲類出來當主角了!我想以過去獲獎的短篇故事〈回家〉為基礎核心,發展成一部長篇作品。

故事的舞台,是距今一萬年後的仙女座星系裡、有顆海洋附蓋了90%表面積的類地行星;而主要內容,則會著重於介紹「螈民」這個以兩棲類為藍本的智慧物種。

當年的〈回家〉參加的是短篇小說獎,僅能簡單描繪螈民這個智慧物種的樣貌與粗略生活史。對於行星環境下的整體生態系統、螈民神經系統的獨特性、他們如何發展語言、螈民各大文化圈的習俗信仰、螈民對這世界的理解,乃至於搭配他們特殊體格的工藝、建築,甚至戰爭模式,當時雖然想了很多,受限於短篇故事的篇幅,都難以詳述。

然而,這些細節十多年來雖然一直存放在我腦海裡,卻始終缺乏將它們實際執行出來的機會,感謝SOSreader邀稿並提供機會,讓我終於有機會一嘗宿願。我想以一系列彼此相互關聯、卻未必全然緊密銜接的小故事,作為描繪出整個大架構的元件,有些段落可能比較接近野生動物紀錄片,有些則包含了人物(畢竟不是人)角色與他們各自的生命歷程,以及螈民如何在行星上如何從萌妹蒙昧、野蠻到文明、一直到進入星空社會的歷程,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將把螈民這個智慧物種的一切寫好、寫滿。

由於腦海裡暫時想不出什麼假掰雅致的標題,索性就遵循故事主體「螈民」樸質的氣質這般,使用簡單明快的《螈民故事集》作為標題。

在時程上,《螈民故事集》將會在2018年三月展開連載(總是需要衝點積稿免得一開始就開天窗),第一個月,會以一周一篇的方式進行,把重新潤飾後的基礎故事〈回家〉連載完畢。第二個月起,則會以周載或半月刊的方式連載。由於同時身兼出版社主編,總有幾天需要奔波與喬事,因此也請允許我偶爾「外出取材」。

《螈民故事集》會持續公開給所有讀友們欣賞,大家如果願意贊助的話,我也會很感激的!完成並整體潤飾之後,《螈民故事集》將會收錄在海穹文化的Unique書系,出版實體書(電子書則視當時狀況);累計贊助達600元以上的讀友們,將會獲得一本實體書,以及SOSreader讀友專屬螈民紀念品。


兩棲外星智慧物種是個冷門的題材、冷門的故事,真要類比的話,大概就是星際版的Discovery或國家地裡吧!若不嫌棄,就讓我們走進兩棲類思維,一起進入10,000年後的仙女座星系吧!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伍薰創作誌030:蔚藍世界的投影『海歌瓦』

《蔚藍紀元II》在上周二邁向了精彩結局,而先前在POPO兄的文章(【台灣本土原創】小說作家「伍薰」創作的共同宇宙-「AOP宇宙」介紹)裡曾經提過:目前《蔚藍紀元》、《蔚藍紀元II》都隸屬於眾神水族箱AOP宇宙,一個稱為『蔚藍寶瓶』、只有水域的獨立新世界。而在其中居住的居民,則是從《海穹英雌傳》故事所在的蘇嫣行星裡的歌瓦們經過基因工程改造後移居過去的!蔚藍紀元故事裡的這些海洋生物擬人角色,在AOP宇宙裡的實際的長相,就如同圖中兩組人物的對照圖一樣,就是所謂的『海歌瓦』。



跟一般歌瓦相較之下,海歌瓦不再靠肺呼吸、擁有鰓裂、指間有蹼、尾巴也特化成更適合游泳的帶狀,同時更融合了海洋生物的特性,而建立了一個純粹的水生文明。首波就讓我們公佈《蔚藍紀元》男女主角:藍帶、蕾妲兩位分別以魚醫生(藍帶裂唇鯛;Labroides dimidiatus)、雷達蝦虎(絲鰭線塘鱧;Nemateleotris magnifica)這兩種海水觀賞魚作為形象藍本的海歌瓦模樣;不論是可愛版的擬人類風、或者是真切呈現爬蟲+魚類體態的海歌瓦,指的都是同一個角色,只是在兒童刊物與寫實出版品這兩種媒介裡,根據讀者的需求,擁有不同的『投影』。

魚醫生(藍帶裂唇鯛;Labroides dimidiatus) 圖片引用自https://www.biolib.cz/IMG/GAL/BIG/168984.jpg
雷達蝦虎(絲鰭線塘鱧;Nemateleotris magnifica)圖片引用自http://www.sergeyphoto.com/underwater/reeffish/gobies/firedartfish3.jpg

而相關疑問,好比:為何歌瓦會被引入『蔚藍寶瓶』世界?海歌瓦又是如何藉著基因改造而成為現在的模樣?而與之相敵對的『魔族』究竟又是什麼來頭?我們將會陸續釋出更多新消息與新作品,且讓我們一一揭曉! :)

#海洋生態 #海歌瓦 #蔚藍紀元 #基因改造 #眾神水族箱AOP宇宙

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伍薰創作誌029:海穹文化第五年的主題『基礎建設』

  十歲那年暑假,我整整在外婆家住了十天,雖然每天玩很開心,不過暑假作業還是要寫,其中一天的作業是畫圖,於是我就很開心地畫了恐龍。後來外婆(阿嬤)問我那天作業做了什麼,我想回答,卻發現自己不知道台語的『恐龍』該怎麼講?

  即使過了多年,這一幕依舊深刻烙印在我腦海裡,不知不覺,竟然在多年之後的現在,成為我今天為這件事情起頭的原因。

上週提過除了出版和創作以外,我還能夠為這塊土地貢獻心力的事情就是這一件!老實說,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情我猶豫了很久,尤其這又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不過,這世界總是需要一點瘋狂的人來試著做出改變,所以就讓我們來開個頭、廣邀真正有能力的人們一起來參與、主導,並且繼續做下去吧!

  海穹文化scifasaurus也準備迎向創立的第五年,來年的主題,搭配這個活動,就是:『基礎建設』這四個字。

  故事從我十歲那年跳到了今年上旬,在《歸途》宣傳期,作者子藝(詹子藝 (Chu-Ge Jiam))提出了希望搭配著故事裡的台語對白、舉辦一場純用台語來討論《歸途》的座談會,樂見其成的我在籌畫途中,卻也思考到了一些實際執行上的細節問題 ―― 不論科幻還是奇幻題材,除了中文以外,許多相當通俗的專有名詞(好比「宇宙戰艦」或者是「炎魔」)似乎是沒有台語的唸法可以參照,而除了台語之外,客語與原住民族的眾語言很可能也缺乏這樣的讀音資料……

  我突然間意識到:在籌畫這場《歸途》的台語對談之前,有更多基礎工作必須要先完成,好比那些奇幻故事的專有名詞到底台語該怎麼唸,才能讓這場對談能以更自然的方式呈現;而這些基礎,很可能不是急就章地花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同時,我也明白:這絕對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也絕對不是我找幾個人就可以搞定、並且具備公信力的。也因而,明白了困難度之後,這個想法就此在心底沉澱了一段時間。

  直到九月下旬,與吳尚軒在從高雄返回台北的途中聊到這個構想,車子在國道奔馳、腦袋則飛快運轉,熱烈討論後,我才終於下定決心要來籌畫這件事情 ――

  我們希望能夠藉由各方的力量,一起建立客語、原住民族諸語,以及台語的『台灣類型文學母語讀音資料庫』,藉著一次一次的討論,慢慢將這些資料建立起來,並且放至在網路上,免費供所有人使用。(好比日後如果有科幻動畫要使用客語或台語配音,就可以直接在資料庫裡找到一些讀音參考,或者與料庫合作) 感謝難攻大士 難攻大士、駱師傅 (駱英毅)兩位前輩對這個計劃給予顧問建議,以及高皓庭、王人弘、蔡閒者、奇魯(賴修淯)等幾位朋友們慨然應允擔任台灣類型文學母語讀音資料庫初始的發起人,也感謝馬立軒 (Merlin Ma)幫忙製作Banner,還有幾位位在幕後的朋友們,因為有你們的幫忙,這場活動才能夠嶄露一線曙光。

  我們願盡力做到全程公開、透明,也無意挑戰中文的主流使用地位,僅想藉由公開討論,為這塊島嶼的多元文化添增更多可能性。第一次活動會由海穹文化(https://www.facebook.com/SciFaSaurus/)主辦,之後則慢慢將業務移交至台灣類型文學母語讀音資料庫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NLNdatabase/)由資料庫成員接手進行。

 

  第一次的討論會議,將在明(2018)年1月6日(周六),在台北市的大同大學舉行,主題暫定為「奇幻科幻基礎名詞」與《星際大戰》相關辭彙。我們誠摯邀請ACGN(動畫、漫畫、遊戲、小說)的愛好者、學術研究者與社會賢達共襄盛舉,提供您的專精之處,日後的討論也不會限定在科幻奇幻範圍(也歡迎推理、武俠等類型愛好者帶給資料庫更多能量,最早選擇科幻奇幻單純只因這是我個人稍微熟悉的領域),一起協力為這塊土地創造一些新的可能性!

  可以的話,請大家幫忙轉發貼吧!我只是一個以台語為母語卻講不輪轉的中文使用者,我們期待真正有語言與類型愛好能力人來參與討論、分享經驗,以及(可能的話)主導後續計劃,一起讓這塊土地上的各種母語辭彙更加豐富、多元!


相關資訊如下:

◎『宇宙戰艦的母語怎麼唸?』第一屆母語讀音討論會 活動說明:https://goo.gl/HGGF3s

◎『宇宙戰艦的母語怎麼唸?』第一屆母語讀音討論會 活動網址:https://goo.gl/zEDddF

◎第一屆母語讀音討論會 線上報名表:https://goo.gl/6T3PPF

◎建議專有名詞:https://goo.gl/1Xq8Xa

◎已獲建議的專有名詞整理:https://goo.gl/tk9nwJ (根據大眾建議逐漸更新)

◎海穹文化:https://www.facebook.com/SciFaSaurus/

◎台灣類型文學母語讀音資料庫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NLNdata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