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5日 星期一

關於《生命之環》白堊紀三部曲之一:最終兵器

目前伍薰在『挑戰者月刊』上連載的作品,《生命之環》系列,從五月號的第十回「最終兵器」開始的連續三回,是以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作為背景的三部橫跨千年時空的故事,也是伍薰當初思索這部作品的劇情編排時,就一直很期待能夠趕快寫出來的部分。




《生命之環》系列對筆者而言,是一部十分具有特別意義的作品,不僅僅是因為內容著墨在於地球古生物的演化歷史上、更是因為筆者想藉著這一篇篇獨立的故事,將自己就讀生物/生命科學科系數年來的許多切身感觸來跟讀者們分享、也同時試圖藉著故事澄清一些大社會大眾對於生物學可能的誤解;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想透過自己的視野來編織一個綺麗而美妙的古生物世界,與讀者朋友們分享自己的想像力和創意!




說起《生命之環》的創作構思,可以追溯至2001年底至2002中的這段期間,主要源頭有二。當時,伍薰投稿第一屆倪匡科幻獎的入圍作品《寒武紀˙博物館》算是筆者第一次將作品聚焦在自己所感興趣的古生物和演化題材上,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來填補地質史上的空缺,而這種故事模式後來便成為了《生命之環》的古生物故事來來源,而《寒武紀˙博物館》也在歷經大幅的刪修之後、成為了《生命之環》系列的第三個故事。




至於另一個靈感來源,則是筆者曾於2002年撰寫《海穹》系列期間,曾經閱讀過台大電機系李嗣涔教授的專訪,內文曾經指出,某些兒童經過訓練之後,能夠開發出以手識別字體與圖案的能力;因而當下我的腦筋便思索著:「那麼,倘使將這項能力應用在觸摸古生物化石,是否能夠藉此讀取出該化石在世之時的時空軌跡呢?」




於是,《生命之環》這部作品於焉誕生,從三十五億年前首度發現生命痕跡的渾沌時期開始,歷經前寒武紀、古生帶、一直到中生代的三疊紀和侏儸紀,到了2006年五月號之時,終於進入了整個故事前半的最高潮:白堊紀三部曲。




這三部曲的架構起源,乃是源自於一個類比的迷思:自從恐龍滅亡迄今,也才不過歷經了六千五百萬年前,而今一種無毛的靈長類已然活跳跳地征服了這個星球絕大部分的面積、宰制著其他芸芸眾生;而恐龍類群主宰地球的時間長達一億六千七百萬年,在這漫長的期間內,是否也曾演化出具有智慧的物種呢?




於是,白堊紀的故事就此展開了,請大家一起跟著韓襄的「悲傷的回憶之手」穿越時空,來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同進入「熾羽紀元」的混亂末世,體驗連續三回的驚奇之旅!




最後,特別恭喜『挑戰者月刊』連續三屆榮獲行政院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的推薦!這是一本很有理想性的雜誌、編輯們和作者們眼裡都閃耀著無比的創作熱誠,也請大家多多支持來自本土的創意哦! ^_^




李伍薰 200605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